为适应新发展理念、新发展阶段、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,统筹谋划基金会未来一段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,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,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秉承“募集办学资金、促进学校发展”的理念,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,稳步推进基金会各项工作,加快优化基金会运行模式,提高基金会影响力,助力学校建设“中国特色、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”的高水平职业大学。
二、基本原则
1.坚持公益属性。坚持各项活动的公益性,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以盈利为目的。对于企业、个人等社会捐赠,严格控制项目成本,最大限度的把善款用于受助对象。
2.坚持节约高效。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渠道、信息化系统等举措,严格控制工作成本。坚持在制度框架内实现决策科学高效,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,不断提高办事效率。
3.坚持公开透明。基金会募集的各项捐款和开展的各类助学助教项目活动,及时通过基金会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公示和公布,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。
三、发展目标
到2027年,努力把基金会打造成公开、透明、高效和具有较强凝聚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的社会组织,力争实现4A级基金会星级评定,建设成为政治坚定、素质过硬、作风优良、运行规范的工作平台。夯实基金会筹款基础,拓展筹款活动,实现每年筹款目标的稳定增长。
四、主要举措
(一)加大对外宣传,提升基金会社会形象
通过基金会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,广泛宣传基金会的宗旨和开展的捐赠活动,及时发布基金会重要工作、捐赠宣传报道,扩大基金会社会影响。利用大型活动新闻媒体报道率高的优势,积极抓住校内外大型活动的主办、参与等机会,开展有主题、有计划的宣传活动,借助大型活动推介宣传,让广大师生员工、广大校友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、了解基金会,广泛寻求理解、支持和合作,树立良好社会形象。
(二)拓宽筹资渠道,实现资金来源可持续性
充分积极用好浙江省高校捐赠奖励有关政策,发挥供销系统办学优势,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联系,吸引接纳企业捐赠。鼓励各二级学院成立学院专项基金,针对性开展基金会筹资工作。关心在校学生,培养爱校情结,深度挖掘校友资源,设立校友专项基金,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,加强校友们的荣誉感、归属感和向心力。深入一线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基金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调动教职工参与基金会工作的积极性,形成共识与合力。实施以品牌项目带动募捐策略,根据学校办学需求,策划出品牌项目,如校友林、奖学金、奖教金、校区建设基金、贫困生助学基金等项目。
(三)优化内部管理,加强基金会自身建设
严格按照《基金会章程》的有关规定,及时修改完善基金会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,实现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和透明化,对基金会发展和重大问题进行民主研究和决策。加强与上级部的沟通联系,学懂、弄通、吃透政策文件并予以落实,做好对捐赠企业的政策解读工作。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沟通联系,学习交流相关做法,借鉴工作经验,提升自身能力水平。
五、组织实施
(一)机构到位
理事会作为基金会的最高决策机构,理事人数规模控制在5-25人,理事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,审议决定基金会重大事项。设立监事或监事会,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的情况。设立专家委员会,为基金会的科学、长远发展谋划献策。
(二)责任落实
基金会秘书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,负责实施发展规划,并对发展规划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分解,明确责任分工。秘书处各部门严格按照发展规划的要求,细化具体举措,确保发展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。
(三)督促检查
基金会秘书处把落实发展规划的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任务,对基金会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,并把规划的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,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,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,查缺补漏。
(四)绩效评估
对发展规划的总体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,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,并妥善利用评估结果推动发展规划更好地实施,保证基金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